您当前所处位置: 米胖旅游网 > 杭州旅游 > 杭州旅游攻略 > 到西湖寻找梦想

到西湖寻找梦想

http://www.mipang.com时间:2011-03-31  来源:米胖旅游网  点击:3356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的这首词道出了千百年来所有到过杭州西湖的文人墨客的心声,再也没有一城湖山能胜过杭州西湖。十多年前的秋天,我到浙江省军区政治部联络处公干,在柳浪闻莺附近一处小楼小住一周,第一次见到西湖,西湖就印入我心,渐入我梦。在那几天的晨暮时分里,我曾数次骑一自行车绕行西湖一圈,穿行于苏堤白堤,忘归于西湖湖山之间。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等西湖美景,虽未当其时,但所在景点我都一一身临。至今我还记得柳浪闻莺里那满眼的绿柳和花港观鱼里碧波中游弋的红鱼、孤山上的西泠印社岳飞庙里秦桧等那几位下跪于岳墓前的铁人,还有在玉皇山上俯瞰时无意间发现的八卦田,曾经掬饮过的虎跑泉和以此泉煮泡的龙井清茶。当然我也去看了当时新开发的人造景观仿古街衢宋城和多少有点儿童乐园性质的黄龙吐翠。那时,倒掉数十年的雷峰塔还没有重建,雷峰夕照景色不存,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不知不觉被游人当做雷峰塔,雷峰夕照景色也就移情到了保俶塔,夕阳余晖中的保俶塔其实也真当得起这份错爱。我去了雷峰塔遗迹附近南屏山麓的净慈古寺,虽然看到的已只是寺外西湖里的残荷,没能看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眼底那别样红的映日荷花,但那份绵延千年的美景还是依稀能体会的。嗣后的这些年里,我断断续续去过杭州五、六次。每次到杭州,总要到西湖转转,那怕时间再紧,看一看西湖夜色也是一种慰藉。每次到杭州,除了必到西湖,我还必去一、二个未曾去过的景点。我曾从杨公堤上的空军疗养院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龙井看传说中的龙井古井和狮峰龙井茶,曾登上岳庙后的葛岭俯瞰西湖并从葛岭走到宝石山顶的保俶塔前,曾到过九溪十八涧看传说中的九溪烟树,也曾漫步在行人稀疏的云栖竹径体会那份清寂幽静,还曾登临六和塔钱塘江烟波山岚,甚至还特意乘坐行驶于湖西群山之间的公交车到满觉陇去体会满陇桂雨的诗情,也曾拾步登上万松岭走进万松书院寻觅传说中梁祝相识相知的读书地。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我进入丁家山麓的刘庄西湖国宾馆,寻觅伟人眼底的湖山风景。据说1953年1********第一次到杭州,下榻刘庄3个多月,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后,从1953年至1975年,***主席曾先后27次(也有说法38次)入住刘庄,曾称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可见其钟情西湖,也喜欢刘庄。除主持起草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外,***后来还在刘庄起草了《农村发展纲要十六条》、《工业发展四十条》等文件,并且多次在那里召开政治局会议,还写下了著名诗词《送瘟神》、《观潮》。1972年2月26日,改变世界历史格局的《中美联合公报》也是在刘庄一号楼内临湖仅8平方米的八角亭内达成,刘庄也成为美国尼克松总统回忆录中多次提到的地方。***住过的刘庄水云居一号楼,掩映在香樟柳树修竹间。以今天的眼光看,这幢临湖而建的青瓦平房建筑本身并不起眼,但所处的观景位置则极佳。如果说,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的刘庄占尽了西湖最佳的地理环境,那么紧邻里西湖的一号楼则是其中的绝佳观景处。凭栏而望,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南屏晚钟、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保淑留霞等西湖湖山美景尽收眼底。小楼阶下就是清澈的湖水,拍岸的水声清晰可闻。我特意在立有“***赏雪处”刻石的地方留影,当年***就在那里凭栏观西湖雪后美景并曾留影。一号楼附近的丁家山麓有一处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寻常的绿色琉璃瓦屋,曾是***在刘庄与秘书们读书的地方,被称为“***读书处”。我沿登山道拾级而上,就到了这处幽静的建筑前。那里早已是人去楼空、鲜有人迹,恐怕后人已没有在此静心读书、潜心研究的心绪和气格了。西湖边有不少好的观景点,尤以“刘庄、汪庄、郭庄”为胜。我除到过最佳的刘庄外,还曾去过杨公堤上曲苑风荷附近的郭庄。这是处小巧精致的园林建筑,临湖而建,凭栏而眺,孤山、苏堤和西湖美景仿佛伸手可及。刘庄望山楼书房有联“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我想在西湖刘庄、郭庄这样的云水绝佳处小住,实在是件人生快事,可惜今天能有几人有福消受。这些年里每次去杭州西湖,临湖的景物在逐渐改变。有的变得更加美丽,如杨公堤两边的湖景山色;有的则变得令人遗憾,如湖滨一带陆续建起的高楼建筑群和湖边东南一带群山山顶上新建的仿古建筑。这些建筑包括新建的雷峰塔、城隍阁都显得体积过大,与西湖湖光山色很不协调、很不相衬,其在夜色中的灯光也太过强烈和扎眼。西湖因为这些突兀的建筑和灯光布置以及岳湖里《印象西湖》划破夜空的光柱,正在逐渐失去往日那份静谧悠远的诗情画意,西湖有些变小了、变俗了、变平庸了、变嘈杂了,甚至有些不美了。看来今天的浙江杭州西湖已没有了大师级湖山规划和城市规划,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所幸苏轼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还在,湖边的群山还在,西湖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在,西湖还是心中的西湖和梦中的西湖,尽管已有些留残。也许西子已不再年轻,但风韵和韶华还没有逝远。